1951年,志愿军副参谋长惊叹:彭德怀发生两大变化,牵涉岸英之死
1950年10月7日那晚,毛主席特别吩咐厨师做了几个湖南的家乡菜,专门款待即将奔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。
吃饭的时候,毛岸英主动提出请求,在毛主席的劝说下,彭德怀元帅最终决定带毛岸英一起奔赴朝鲜战场。
1951年11月25日,美军进行了一次空袭,毛岸英英勇牺牲,享年28岁。那时,彭德怀元帅在司令部的防空洞里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,心里满是纠结,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。
同年年底,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将军来到朝鲜战场,惊讶地说:彭老总似乎变了,可能跟毛岸英的牺牲有关系。
老战友王政柱将军之所以觉得彭老总变了,主要是因为彭德怀在经历了毛岸英的牺牲后,心情明显受到影响。他对于战争的看法、对待士兵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沉重和谨慎,似乎那种狠劲儿少了不少。这种变化与毛岸英的去世有着直接关系,牵动了彭老总对战争的思考与感受。
天降降大任
1950年秋天,美国领头的西方列国,以联合国调停战争的口号在朝鲜半岛出兵。北朝鲜的领导人金正日在向苏联寻求援助时遭遇了“软钉子”,于是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。
在这种情况下,毛主席及时以党中央的名义召集了最高级别的政治军事会议。
经过各位领导的讨论与分析,出兵朝鲜的提议很快就通过了。不过,关于谁来担任朝鲜志愿军的“主帅”这一问题,大家却意见不一致。
那时候,包括“开国十大元帅”在内的许多将领都抒发了为国征战的愿望。
关于最后派谁去这事儿,很多军方将领都觉得,从军事角度来看,林彪对东北的寒冷气候比较了解,而且他向来被称作“军事战术鬼才”,因此认为林彪最为合适担任朝鲜志愿军司令。
不过在会上,林彪有点儿故作轻松地提到自己身体不太好,对是否出兵朝鲜的态度也不算太坚定,听起来有些犹豫。
另外,在那次会议之前,毛主席私下里曾经询问林彪对朝鲜战争的看法。林彪当时对毛主席表示,中国不太适合出兵,最好还是守住鸭绿江。
毛主席非常清楚,解放军第一次跨出国门,参与大规模战争,光考虑军事方面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从国家的政治战略上深入思考。因此,坚定的信念显得格外重要。所以,在毛主席的心目中,林彪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经过一番讨论,毛主席决定由彭德怀元帅担任朝鲜志愿军的总指挥。与此同时,他和朱德元帅、周总理也在北京坐镇,负责后方的支援工作。
从“选帅”这事来看,毛主席作为核心的党的集体领导智慧,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,再次为民族做出了明智的选择。
当时的局势显示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军队,表面上是在调解朝鲜内战,实际上却是有意图地“展现武力”,真正的目的是想以朝鲜半岛为“跳板”,在地缘政治和军事上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。
所以,朝鲜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,更是关系到新中国安全的重要“民族责任”。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,彭老总毅然站了出来,肩负起了这份重担。
接下来,彭老总带领志愿军在朝鲜的战场上会面对哪些挑战呢?
艰难时刻
朝鲜战争是共和国成立以来,解放军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对外作战。
志愿军一到朝鲜,首先就得面对寒冷得让人牙齿打颤的自然环境。由于新中国刚起步,啥都在重建,各种物资可说是十分紧缺,更加严重的是战争形势又十分紧迫,结果许多战士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就上了前线。
对比之下,美国带头的西方部队可就轻松多了,他们的后勤补给那是相当充足,武器装备也是一流的,尤其是空军,简直让人觉得无可匹敌。
所以在战争一开始,美国军队抓住了寒冷的天气和志愿军装备薄弱的机会,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能躲在屋里取暖。他们派出空军,疯狂地向志愿军的阵地投燃烧弹。
1950年11月25日那晚,美国空军对志愿军司令部的地区狂投了上千个燃烧弹,结果是一片火海,真是无边无际。在这场灾难中,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和参谋的毛岸英不幸牺牲了。
彭老总得知毛岸英牺牲,心里特别难受,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毛主席说。在司令部的防空洞里,他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,最终才写出一份不到30字的报告,把这个消息传到北京。
毛主席在收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,警卫员回忆说,毛主席冷静地说了一句:“战争总是要有人牺牲的,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。”
那天晚上,毛主席辗转反侧,抽了好多烟,桌子上摆着盒火柴,但他却不停地在自己口袋里翻找。虽然没发出声音,但他的眼睛显得特别红肿。
毛岸英牺牲的那段时间,正是彭老总带领志愿军从朝鲜打响以来,面临的最困难的时刻。
在这个严冬里,敌人的空军火力猛烈轰炸,志愿军伤亡惨重。在这样的困境中,经验丰富的彭老总接下来会采取哪些措施,来逆转局势,最终率领解放军走向胜利呢?
及时改变铸不朽丰碑
彭老总作为党和军队的优秀领袖,虽然脾气有点火爆,但他从来不吝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。他善于从错误和不足中总结经验,摸索出正确的方法,这种优良作风实在是让人佩服。
毛岸英牺牲后,志愿军在面对强大的空中力量时,处于了一种不太有利的局面。彭老总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,决定让志愿军利用地形,广泛修建防空洞和地道等设施,以应对敌人的轰炸威胁。
彭老总判断,美帝为首的联军,虽然弹药充足,但只要挺过其第一轮空炸,时间久了,联军士气必将衰落,甚至不同国家主成的联军会出现分裂。
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志愿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,就能大显身手。
这段时间,受彭老总的指示,他的老战友、老部下王政柱将军从国内赶到朝鲜,担任副总参谋长。
王政柱将军抵达朝鲜后,惊讶地发现,和他打了几十年仗的老领导彭老总竟然有了两点变化。其中一点就是,他变得“特别谨慎”,在做战役决策时,首先会考虑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战士伤亡。如果有这样的可能,彭老总肯定会小心翼翼地调整战术。
还有一点,向来脾气大、做事粗心大意的彭老总,竟然开始重视起了和朝鲜军民的“相处之道”。有时候,王政柱将军甚至感觉那时的彭司令,简直像是在兼职“彭政委”的角色。
让王政柱将军惊讶不已的同时,也对彭老总多了几分钦佩。也许正是这份积极的转变,才为后来的朝鲜战争胜利铺平了道路,打造了解放军战无不胜的辉煌丰碑。
感谢提供的参考资料。请问有什么具体的需求或者问题需要我帮助的呢?

